有次一個學生這樣問我:
「老師老師,我曾聽說過一個說法,人的一生會有十萬個夢,真的會有這麼多嗎?都沒活那麼多天」
「對,這個數據其實相差不遠。」我認真的這樣回答。
「這怎麼可能?我都很少做夢啊?」
我常在講座現場做調查,問大家前一天晚上有做夢的情況。一般表示有做夢的比例低於一半,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沒有做夢。但其實幾乎每人每天晚上睡覺都會做夢,差別是常做跟不常做而已。
這要從一個睡眠的經典研究說起。
1953年阿瑟林斯基(Aserinsky)在一次偶然的機會,觀察到他的小孩在睡覺時眼睛雖然閉著,每隔大約一小時,就會看到眼球咕嚕咕嚕地快速轉動,轉了大約十來分鐘就有不轉了,但過了一個多小時就又開始。就這樣週而復始地出現眼球快速轉動的情況。
於是阿瑟林斯基再觀察了更多人之後,確定了每個人在睡覺時都會有這種眼球快速轉動的現象,因此跟他的指導教授在知名的期刊Science上發表,就把這雖然在睡覺但眼球會快速轉動的時期稱為「速眼動睡眠」(Rapid eye movement sleep),而不會快速轉動的睡眠就叫做「非速眼動睡眠」,整個晚上的睡眠就在這兩種狀態下交互變化。
除了眼球快速轉動這個特別的發現以外,這個研究同時指出:如果在速眼動睡眠時把人叫醒,會有超過80%的機率會說自己正在做夢,因此之後關於夢的研究就有了突破性的發展,研究者可以在人入睡到速眼動睡眠時就喚醒,問他做了什麼夢,而不需要等他整晚睡醒了。
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十萬個夢。
先假設人可以活到80歲好了,也就是一生會有29200天,也應該至少經歷這麼多次的睡眠。而每個晚上會發生4~5次的速眼動睡眠,如果以70%做夢來估算的話,那麼一晚應該會有3-4次的夢。如果平均以3.5次來算的話,一生確實會有102200次的夢發生啊!
但很多人會質疑自己並沒有做那麼多夢,其實並不是沒有做,而是記不記得罷了。如果做完夢並沒有略為醒來,而是直接切換到另一種睡眠狀態的話,那麼剛做的夢境內容就會被洗掉,不會被大腦記住。唯有在做夢中或剛結束時有微微醒來,大腦比較能夠記住夢境。大家可以回想一下,你大部分記得的夢,是不是早上醒來前做的那個夢,也就是該晚最後一個夢呢?
做夢導致睡不好?
從十萬個夢的由來也可以知道一些常見的誤解。有些人會認為因為自己常常做夢的人,所以害得睡眠不好。換句話說他認為多夢是「因」,睡不好則是「果」,但其實從上述的說明可知剛好是相反的。就是因為沒睡好、在睡覺中有多次的微清醒,也因此比較容易碰到在夢中醒過來的情況,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記得自己做了很多夢。
所以啊,其實是因為睡不好而導致記得有很多夢,並不是做夢導致睡不好的哦。所以不需要擔心做夢,只要想辦法讓自己睡得好一點就可以了。